为激发我校职工子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育创新思维。6月8日上午,环鄱阳湖地区动植物多样性保护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携手生命科学学院分会开展第二期自然教育课堂。12名“自然小小科学家”沉浸式跟随马龙老师系统学习昆虫知识,并亲手制作蝴蝶琥珀标本,完成了一场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探索之旅。
图 1 马龙老师正在为大家介绍昆虫
在虚拟仿真实验室中,马龙老师以“昆虫世界探秘”为主题,借助多媒体互动演示和昆虫实体标本,多维度展现昆虫物种多样性。在习性讲解环节,老师结合生动的案例,以蝴蝶、按蚊、蜜蜂这些较为常见的昆虫为例,深入浅出解析昆虫觅食、繁殖与栖息行为,揭示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并科普实用害虫防护知识,让孩子们直观感受自然生命的精妙。
图 2 马龙老师展示昆虫标本
图 3 志愿者为小学员介绍昆虫标本
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实践环节 —— 制作蝴蝶琥珀。在4名志愿者的引导与安全保障下,12名“自然小小科学家”开始独立制作。他们认真挑选心仪的蝴蝶标本,细致处理树脂材料,独立完成灌注、脱模等关键步骤。在等待树脂凝固期间,志愿者们全程陪伴,为小学员们答疑解惑,确保制作过程顺利进行。
图 4 小学员们制作蝴蝶琥珀
图 5 蝴蝶琥珀作品展示
活动尾声,罗涛老师进行总结,鼓励孩子们分享体验感受,引导他们记录收获感悟、了解父母的工作。最后,全体参与人员一同合影留念,为此次昆虫王国探索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图 6 罗涛老师为小学员们进行总结
图 7 第二期自然教育课堂全体参与人员合照
此次活动创新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学模式,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视化、可操作的学习体验。后续,基地将持续推出系列自然教育课程,通过“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